Section 1.1 面向客戶研發需求觀(業務驅動需求工程)
(通過生活、IT系統開發的案例闡述需求的真諦,幫助學員建立面向客戶研發的理念,掌握業務驅動需求工程的核心思想)
(通過具體的案例,幫助學員掌握“澄清問題、了解背景、建議并確認解決方案”工作思路,使業務驅動需求工程能夠落地)
Section 1.2 需求分析工作內容與核心線索
(通過回顧需求分析方法的發展過程,來闡述需求分析的本質,以及未來發展方向)
(以上三個小節分別講述從業務價值、組織/業務模型以及系統模型的角度看待信息化系統需求的結果,并給出對應的需求分析內容,引出3大價值要點、4個需求組織元素、5個需求基本元素,使學員能夠清晰地理清需求分析的核心線索)
(說明為什么要建模,建模的本質,以及如何選擇建模工具,建到什么程度)
(深入解決需求模板的使用要點,點出需求模板應用盲區,并介紹本次課程中所采用的需求模板)
(講解目標定義的意義,說明目標、愿景的描述方式、要點,講解《問題卡片》模板的應用)
(學員分組制定訪談計劃à現場高層訪談模擬à學員小組寫作《問題卡片》,完成目標/愿景定義)
(講解并演示對標識的目標/愿景進一步做深入分析的三種方法)
Section 2.2 理清Stakeholder
貫穿案例Workshop:Stakeholder識別、分析
(識別示例案例系統中主要的Stakeholder,并對其中幾個Stakeholder進行詳細分析,列出其核心關注點)
(講解以技術視角和業務視角分解子系統之間的差異,以及它們的優缺點)
(講解管理職能、產品服務兩種維度的劃分原則,以及驗證子系統劃分合理性的原則,并舉例說明)
(學員閱讀案例說明,分小組討論主題域劃分,并通過適合的模型表示出來)
(說明業務流程在信息化系統中的重要性,以及如何提前標識流程,即尋找事件)
(以示例系統中的一個主題域為例,小組討論識別出其事件,講師演示ROSE建模)
(從業務價值理解報表,從而使學員理解如何引導用戶發掘報表需求)
(對之前的分析結果進行整理,填充入需求規格說明書中[完成第2章節全部,以及第3章的目錄])
(從業務的視角理解流程,理解流程的來源、核心要素,以便學員能夠更加準確地獲取流程相關信息;并且掌握分層描述流程的技能)
(學員小組討論,以示例系統中其中一個主題域為例,對其中的兩個主要流程進行流程建模,講師點評并演示如何用Rose組織這些模型,并幫助學員理解需求工作中流程建模做到什么程度)
(說明流程優化的基本方法,并通過對示例系統中某些流程的合理性進行分析,給出建議,理解它對信息系統的影響)
(深入解析用例與功能的區別,使學員正確理解、應用)
(學員小組討論,以示例系統中其中一個名為“體檢業務子系統”的主題域為例,對其中的兩個主要流程進行用例建模,講師演示如何使用Rose將它們合并成整個子系統的用例模型)
(對之前的分析結果進行整理,填充入需求規格說明書中[完成第3章節中關于行為需求主線的內容,并列出第4章中關于行為需求主線的目錄])
(說明數據主線在需求分析過程中的工作內容,掌握類圖的基本概念與應用要點,解決為什么要做領域模型的困惑)
(列舉領域模型中實際應用中常犯的錯誤,給出良好領域模型的標準)
(學員小組討論,以示例系統中其中一個主題域為例,用四色建模法對其中的兩個主要流程進行領域建模,講師點評并演示如何使用Rose將它們合并成整個子系統的領域模型)
(對之前的分析結果進行整理,填充入需求規格說明書中[完成第3章節中關于數據需求主線的內容,并列出第4章中關于數據需求主線的目錄])
(透徹分析質量需求在實踐中最典型的“定性化”、“全局化”問題,并給出實際的操作建議)
(講解如何從全局看待質量需求,如何為具體的項目/產品定義質量屬性樹)
(詳細介紹如何使用目標場景決策卡來描述非功能需求,并以易用性為例說明如何推導和分析非功能需求)
(小組討論,對示例系統進行全局質量樹的整理,并列舉一部分目標場景決策卡)
(對之前的分析結果進行整理,填充入需求規格說明書中[完成第5章節的內容])
(講解業務功能寫作和傳統IPO模式的功能描述之間的本質區別,講清寫作的內容與要點)
(通過案例講解用例描述和任務卡片兩種寫作形式的使用方法,并對常見的錯誤進行點評)
(小組討論,并分別以任務卡片、用例描述兩種形式來完成一個業務功能的需求描述)
(對之前的分析結果進行整理,填充入需求規格說明書中[完成第4章節的內容])
本章節通過演示使學員掌握業務功能、報表、接口、數據項四個需求基本元素的描述方式。